柴院位于青岛市南区中山路商业圈,是中山路、北京路、河北路、天津路围合的街坊。其实劈柴院有个路名叫江宁路,德国占领青岛后,于1902年修建了此路 至于劈柴院这名字的来历,有人说,这里原先是个“劈柴市”,全是卖劈柴的。还有人说,这些劈柴除了供市民烧火做饭,还供应大窑沟窑炉烧制砖瓦等等。在刘筠的诗集《青岛百吟》中,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注释:“劈柴院近中山路,最繁闹之区。院内皆劈柴架屋,故名。贵人不屑一顾,然房租轻而价廉,穷措大得往来其中焉。”这就是说,劈柴院是因为里面盖了许多临时的商用“劈柴屋”而得名的。这些“劈柴屋”,为一些老青岛人所熟知,大多是一些随意搭建的破板房,低矮潮湿。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,青岛建为城市后,在这里修了一条江宁路,建了几个大院,江宁路逐渐成了一条商业步行街,街上几个大院多为商店、饭铺,劈柴院从一个院子的名称成了这一商业街的名称。 江宁路有二十几个院,整条街和几个院是商业、餐饮、娱乐集中的地区,是青岛人逛街的集中去处。劈柴院的热闹是出了名的,许多南来北往的小客商也时常住进这里,为的就是享受一下这里的“码头文化”。几个大院中,如4号院有旧书店、文具店、杂货店,8号院加10号院是娱乐场所。曾是青岛平民娱乐中心。上海的大光明电影院曾是全国最大、设备最好的电影院,这里的一家电影院也叫大光明,却只能容100多个座位,以后成为演出地方戏的戏院,解放后是三好魔术团,是一个家庭三代人组成的魔术团,演员及售票服务者全是一家人。劈柴院有鲜艳茶社、永安茶社、共乐茶社等几家茶社。一些后来很有名的艺人开始却是在劈柴院里崭露头角的。如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,1932年,年方18岁来青岛闯江湖,与刘宝瑞搭档,演出了《对对字》、《大上寿》等段子,很受欢迎。以后,他成了相声大师。1984年他来青岛出席会议,专程到劈柴院寻访旧地。 到上世纪40年代馄饨、锅饼、炉包和豆腐脑等名吃汇集劈柴院,这里成为青岛最早的美食城,解放后,在“三大改造”中,艺人及摊贩都组织了起来,离开了劈柴院,只余下了元惠堂等几家饭店, ,这里逐渐成了居民区, 。近些年以来,江宁路西段新开了十几家饭店经营海鲜及炉包、馄饨、甜沫等风味小吃,被称为小吃一条街.(以上资料来自百度) 现在的劈柴院又恢复了往年的热闹.只是旅游旺季的时候游人太多,我反到去的少些.冬天的清晨,去劈柴院吃一碗热忽忽的豆腐脑或者一碗虾仁馄饨.一天都暖和着呢~,上面说的有点多,直接上PP吧~~ 门口的雕塑,让我回到小时候 门口的修表铺.特别喜欢这样古朴的店铺 这就是翻新后的江宁会馆.里面可以吃饭,喝茶,看戏,还可以举办中式婚礼~进去看看 大院里还有好多卖小玩意儿的。这个老虎很好玩,一推它的屁股,就会啊呜啊呜的叫.小时候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有,好多年不见了.现在又重出江湖这个是用芭蕉叶编的各种小玩意儿.我偷着拍的,师傅不让拍呢~ 上吃的啦~!这是俺爱吃的早饭.豆腐脑和萝卜馅饼 相关的主题文章: